站点图标 宝启航

宝宝口欲是什么?宝宝口腔期照护3不6要

宝宝口欲是什么?宝宝口腔期照护3不6要,眼前这个宝宝,正当口腔期,连遥控器都啃得津津有味,极度可爱却令爸妈极度担心,宝宝会不会把危险物品也一并吞下肚?该如何照顾?

宝宝爱把东西往嘴里塞,需要禁止吗?保护太过会有负面影响,任由发展又会发生危险。好为难,该如何满足宝宝口欲又保护安全呢?

宝宝口欲是什么

“口欲期”是什么? 从字面上理解,“口欲期”就是宝宝喜欢吃东西的时期。 这是著名精神分析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对人性心理发展的第一个分期,也是每一个宝宝都会经历的正常成长过程。 婴儿的口周神经比手部神经发育更早,所以婴儿的神经发育是先以口腔为中心向身体周围拓展的,叶医师表示根据佛洛依德理论,口腔期是人类人格发展的第一阶段,在孕妈咪怀孕28周时,胎儿已经会吸吮,而在32周时已会吞咽,并具备吞羊水的能力。

宝宝口欲是什么?宝宝口腔期照护3不6要

因此,宝宝出生后就进入口腔期阶段,口腔期结束约在1至2岁之间。值得注意的是,宝宝脱离口腔期是渐渐离开,并非某一个时间点就突然中止。语言治疗师指出,2岁以前都算口腔期,但若孩子2至3岁仍未结束,可能就须要注意

口腔期各阶段发展重点

宝宝任何东西都放嘴巴,爸妈看了好紧张,不知该阻止还是鼓励宝宝?其实这是宝宝正常的发展过程,尤其口腔期与宝宝语言发展息息相关,每一阶段都有不同的发展重点,宝宝出生后至2岁间,口腔期不同阶段的发展特色为何?一起来了解。

宝宝0至3个月

宝宝此时会有寻乳反射,当爸妈把手指头或东西放在宝宝嘴巴附近,他的嘴巴会自然张开,或做出碰触手指头、奶瓶的动作,并同时有吸吮的动作,尤其在宝宝饿时更明显,这是宝宝口腔期的特色。3个月后,宝宝会渐渐以哭声表示肚子饿,替代上述的这些反射动作。

宝宝3至6个月

该阶段的宝宝,反射会慢慢不见,会发展出较成熟精细的动作,并有口眼协调的能力,会用手抓物品,再将物品放入口中。这是口腔期宝宝最大的特色,不管抓到什么,都会放进嘴巴。医生进一步说明,3至6个月宝宝,会慢慢想触摸东西,抓到就吃,同时舌头也会越来越灵活

医师强调,宝宝在此时期语言开始发展,不但会自己玩声音,也会模仿一些重覆性的声音,像是声光玩具的声音效果,发出如「啊啊啊」简单的音节。爸妈听到宝宝发出的声音后,可以跟着模仿宝宝,跟着玩这些声音,让宝宝感觉好玩、有人跟他玩、有回馈,才知道原来声音是有意义、有趣的,接下来才愿意继续模仿大人说话,帮助语言能力的发展。

宝宝6至12个月

当宝宝6至12个月时,移动能力更好,坐、爬、站、走,能力会渐渐显现。这时期开始长牙,并慢慢会抓握汤匙,看到食物在前方,会想拿过来吃,且咀嚼能力越来越进步,带动下巴、收合能力也更好。由于宝宝有能力坐起来,因此会把东西放到胸前,再放进口中,坐着时脚刚好在身体前面,很自然就把脚抓起来吃,所以这时期要特别注意脚部的清洁

在语言方面,宝宝可发出更多不同声音。叶医师提到,刚开始时只有「啊」的音节,等到宝宝11、12月时,可能会发出相似「爸爸、妈妈」等比较有意义的发音。这时期要多跟宝宝说话,除模仿他们的声音外,可尝试将声音赋予意义。比如宝宝发出「爸爸」相似音时,可能是在玩声音,但当爸妈称赞他:「对,叫爸爸!」他会知道讲了这个词,爸爸会来,因此就会学会叫爸爸。

此外,这个时期的宝宝,听到自己的名字会有反应,也会适当回应爸妈简单的指令,如爸妈请宝宝拿杯杯,他会爬过去拿杯杯过来。

宝宝1至2岁

叶医师表示,1至2岁宝宝语言能力大跃进,词汇量会大量增加,一般孩子约有两百至三百个词汇量。有些孩子会假装拿东西喂娃娃,有些则会说一些不完整的片语、语句,如妈妈抱抱。这个阶段的孩子理解和表达能力更好,能听得懂一个步骤的指令,如拿布布、拿车车等。

口腔期与语言发展有关系吗?

张弘洋解释,口腔期是一种发展,语言也是一种发展,双方是同时平行一起进行,若口腔期发展不好,或无法满足的话,对宝宝语言会有影响。根据早产儿研究发现,较小周数早产儿常吞咽不好、无法完全自己喝奶,越慢可自己喝奶的宝宝,之后语言发展也较差。其次,口腔期跟舌头、下巴、咬合都有关系,因此与口腔期的发展,与未来宝宝的说话能力息息相关。

如何观察宝宝吸吮行为?

口腔期宝宝会吃手、用舌头舔、吸吮东西,会有舌头往前伸的动作,有些宝宝在这时期还会用嘴巴吐泡泡。张弘洋表示,新生儿通常是饿了就哭,哭了就睡,睡饱就起来,因此在口腔期阶段,一般会尽量满足宝宝。不过如果宝宝不知节制,不管喂多少都吃,爸妈须注意宝宝肚子饿和想吸吮的差别,若想吸吮时可用奶嘴安抚。若是正常喂完奶后,宝宝还是一直想吃,吸了奶嘴也无法安抚、一直哭闹,可能真的是宝宝吃不够,可增加奶量看看。虽然口腔期阶段,会尽量满足宝宝口欲,但仍要注意宝宝有没有腹胀、会不会吐这些状况,如果会吐表示有可能吃太多,要稍微节制。

爸妈常会疑惑,如何观察宝宝的吸吮动作?叶医师提醒,可把奶瓶和小指头放入宝宝口中,看看是否有主动吸吮的行为,以及有没有吸吮。当宝宝寻乳反射慢慢退去,如1、2岁时,爸妈把东西放宝宝嘴巴旁边,可能不会去吸吮,而是用舌头跟爸妈玩,或是用舌头把东西推出来。

如何满足口腔期宝宝的需求呢?医师认为,除了危险性物品外,基本上不会阻止宝宝吃任何东西,她举例,如宝宝拿棉被、枕头起来咬,爸妈可以不用制止;婴儿床旁边会有布娃娃、玩偶,宝宝抓下来咬,也毋须阻止。

照护口腔期宝宝6要+3不

要点1:给安全玩具、固齿器、磨牙饼

也许很多爸妈会担心,家中物品可能不那么干净,也不见得每天都会洗涤、消毒,宝宝这样随处拿来啃咬,会不会有健康的疑虑?因此,张弘洋建议,可给宝宝不同的玩具、固齿器、磨牙饼,来满足宝宝的需求。拿给宝宝吸吮或啃咬的玩具或固齿器,可选择材质较软、安全检验合格,以及不含塑化剂成分的产品,以训练宝宝嘴部和咬合能力。由于宝宝吸吮会用到舌头、口部旁边的肌肉,不但跟吞咽、呼吸、咽喉部都有连带关系,也会影响到往后长牙的发展。因此,可随时观察宝宝喝奶是否会呛到?是否容易溢奶?以及留意宝宝体重的变化,这些都跟口腔期发展密切相关。

要点2:吃副食品是口腔期的训练

叶医师强调,喂宝宝副食品,其实是一种刺激和训练,也能满足宝宝的口腔需求。一般建议在宝宝4至6个月时,可开始吃副食品,大方向是避开过敏源,尝试给宝宝不同味道的食材,并从流质、糊状、半固体、固体食物,循序渐进慢慢地喂宝宝吃。

4至6个月阶段,建议副食品准备绵状、泥状、水份稍微多一点的食物。在7至9个月阶段,宝宝的副食品以软糊状,水份比较少、比较浓稠为主。在10至12个月阶段,虽然副食品质地还是为浓稠状,但食物可呈现细碎的颗粒,但注意并非挑选很硬、须要咬的食材,而是以细软为主。在12至18个月阶段,食物比较干、水份没那么多,形状开始有一点丁状,但不到块状。事实上,1岁后食物可由泥状改为固体类,如水果丁,而宝宝也能慢慢开始学习吃饭,并可跟大人一起用餐,但会剪小块一点。宝宝越大,所吃的食物越接近原型,19个月后便能吃块状食物,如切片水果。2岁后的孩子,所吃的东西跟大人差不多。

至于有一些副食品理论提出,宝宝吃副食品不必在意过敏问题,以及从流质到固体的渐进顺序。对此,张弘洋表示,喂副食品还是应该按照步骤来,让宝宝慢慢学习和适应,否则宝宝不但咬不动,也容易吃到过敏食物。

要点3:满月后可用奶嘴满足宝宝

吃奶嘴可满足宝宝口腔期的需求,但如果爸妈担心,宝宝会有乳头混淆的问题怎么办呢?张弘洋指出,一般会建议,宝宝出生1个月内,先训练宝宝习惯妈咪的乳头,并吸吮得很顺畅后,再开始给奶嘴。值得注意的是,吃奶嘴可降低婴儿猝死症发生的机率,因此若宝宝有吃奶嘴的需求,不须被禁止

要点4:1岁前不禁止宝宝吃手吃脚

张弘洋表示,宝宝出生2至3个月会玩、吃自己的手,再大一点,能抓到脚就会吃自己的脚,这是探索身体和满足口欲的正常过程,1岁内不须禁止宝宝吃手吃脚,1岁半后则可用非强迫性、沟通的方式,帮助宝宝戒掉。叶医师提醒,宝宝吃手吃脚时,先注意手脚是否很脏,以及是否破皮受伤,如果有的话,可拿固齿器、磨牙饼等安全物品给宝宝,转移他的注意力。

还有另一种情形是,家中长辈禁止宝宝吃手吃脚,此时该如何解决这个教养难题呢?叶医师提到,可多准备一些固齿器、磨牙饼、水果条等,请长辈拿给宝宝啃咬,用食物替代宝宝吃手吃脚的动作,也可避免意见不合。同时,可跟长辈沟通,宝宝口腔期阶段若是没有被满足,日后可能一紧张就会咬手指,或是焦虑时拼了命吃东西,也有可能在求学阶段会咬笔杆。满足口腔期的需求,宝宝会较有安全感

要点5:环境、物品要消毒

口腔期宝宝会把身边抓得到的东西拿起来咬,因此要特别注意环境周围的整洁、手部脚部的干净,家里玩具、物品也要时常消毒。消毒时可用酒精消毒,等待1分钟后酒精挥发即可。

要点6:多跟宝宝玩,刺激语言发展

叶医师强调,在宝宝口腔期阶段,多跟宝宝玩,玩声音、玩具,多跟他们有互动,都有助于语言的发展。而把食物、玩具给宝宝吸吮、啃咬,能增加宝宝对身体和口腔构造的认识、刺激口腔动作的发展。以咬手为例,一开始可能是咬拳头,慢慢再咬到手指头,透过这样的过程,宝宝会渐渐熟悉身体,并练习口腔的动作,对肢体、咀嚼、语言各方面的发展都有帮助。

这时候跟宝宝玩躲猫猫的游戏,最适合不过。爸妈可以把脸遮起来、再把脸露出来,并搭配各种表情、声音、动作,宝宝在游戏过程中,不但会建立安全感,也会紧盯着爸妈的脸,学爸妈的口型变化、说话方式,渐渐地语言能力就越来越好。

而3不又是哪3个该注意、不要做的事呢?

不可1:别让宝宝拿到危险物品

这时期的宝宝常让爸妈烦恼又费心,让宝宝乱抓乱吃,可能会有危险;不给宝宝自由,可能无法满足这阶段的需求,到底如何照顾宝宝比较好呢?张弘洋表示,大原则是给宝宝吸吮的东西,必须干净安全,并去设想,宝宝可能发生的行为和危险。比方说,3个月宝宝会开始侧身、翻身,此时就要设想,把宝宝放在沙发上,而爸妈不在,宝宝会不会有摔落危险?基本上宝宝3、4个月会翻身,此时便不能把宝宝放在没有围栏的地方。

除了事先设想外,爸妈也要在一旁随时注意,并确认危险东西宝宝一定拿不到,尤其药物、强酸强碱液体、可吞物品如钱币,更须要注意连哥哥姐姐拿得到都不行,因为他们有可能会拿给宝宝吃。

叶医师也强调,0至4个月宝宝会拿周围物品放入口中,小心周围不要放一些危险物品、太小或尖锐的东西。4至12个月开始会站会走,地板不要放危险的东西,要注意电源线、遥控器等宝宝会好奇啃咬的东西,要尽量收好,避免宝宝拿到。平常也要定期检查物品是否完整,当有破损时要特别注意。值得一提的是,有时陪宝宝玩,离开起身时,自己身边的手机、小东西可能会不小心放在地板上,容易让宝宝误拿误食,因此要注意随身小物品,别让宝宝有机会拿取。

不可2:3岁前别吃坚果、果冻类

选择适合口腔期宝宝的玩具,也要注意尺寸大小,若是小到让宝宝有机会吞食,就千万不要拿给宝宝玩。张弘洋指出,3岁以前孩子不要吃坚果、花生、果冻,以防呛到、发生危险。此外,宝宝吃东西时也要小心鱼刺、骨头,免得受伤。

不可3:误食别催吐

必须注意的是,如果宝宝不幸误食强酸强碱的液体,千万不可自行喝牛奶或催吐,请立刻送医。而宝宝吞入异物,卡住喉咙时,1岁以下宝宝应施予哈姆立克法,这是适合较小孩子的心肺复苏术(CPR),可进行呼吸道哽塞的急救。若宝宝嘴巴有看得到的异物,可帮他取出,至于看不到的部分,就不能做任何深挖或催吐的动作,应立即就医。

口腔期满足对宝宝有何好处?

叶医师认为,宝宝在口腔期阶段如果有满足,不但对口腔的动作和构造较有认识,也能使用得较好。除此之外,吸吮、啃咬同时会练习到舌头的动作,对将来语言的清晰度有帮助。其实有些孩子发音不够清晰,是因为有些嘴巴的动作做不出来,如发有些音舌头要往上抬,因此口腔期多吸吮、啃咬对宝宝舌头发展较有利。

口腔期不满足对宝宝有何影响?

另一方面,口腔期不满足会让宝宝没有安全感、较焦虑,情绪波动较大,尤其到陌生环境会更紧张,若口腔期得到满足,宝宝未来情绪发展相对稳定。此外,张弘洋提到,口腔期没有满足的宝宝,长大后心理层面受到影响,容易习惯去咬东西、咬手指、咬吸管,也有可能会暴饮暴食、酗酒等,因此在婴幼儿时期应尽量满足宝宝。

超过2岁未脱离口腔期怎么办?

如果宝宝已经超过2岁,还是会吃手手或奶嘴,可能有两个原因,一个是口腔期未获得满足,另一个原因则是长牙等特殊情况。叶医师建议,爸妈可试着转移宝宝注意力,譬如拿像鼓一样的玩具给宝宝,一定要把手空出来敲,以转移宝宝手放进嘴巴的动作。通常用活动和玩具转移之后,就不会有这样的状况。

如果孩子2岁后仍持续很想吃手,或是将东西放入嘴里,可试着给他正确的食物。如宝宝很想咬手、玩具,可给比较硬韧的食物,如饼干、牛奶棒、蒟蒻条等,让孩子透过啃咬来满足需求。这样的作法,便如同有一些大人,因口腔期没有被满足,也会找食物替代一样。透过这样的方式转移孩子的口欲,不但比较卫生,爸妈也比较放心,因此可多准备一些食物,让孩子从吃、咬来获得满足。

叶医师强调,碰到2岁后仍未脱离口腔期的孩子,通常不会特别认为需要治疗,会用转移的方式,让孩子以适合方法去满足自己,同时不会让旁人感觉:怎么那么大了,还在吃手?这种情况下,可持续让孩子吃奶嘴,来安抚他的情绪,至于日后戒奶嘴方式,也可用转移的方式,让孩子吃比较硬、固体的食物,如芭乐片、苹果片,吃起来像咬奶嘴一样,当孩子拿起来啃咬,渐渐地就会忘记、也不会想吃奶嘴。

‧ 宝宝不吃奶嘴、安全玩具,只喜欢咬危险的物品,怎么办?

张弘洋认为,若宝宝不吃奶嘴,也不喜欢爸妈精心准备的玩具,可让宝宝顺其自然,因为宝宝可能另外有能满足他的东西,如亲喂宝宝透过吸吮乳头获得满足。过度满足对宝宝来说,也不是一件好事,如超过2岁宝宝还在吃奶嘴、吃玩具,容易戒不掉吸吮的习惯。

若孩子拿到危险的物品,爸妈当下就要制止,并移开危险物品,慢慢教导这些物品的危险性,且收到宝宝拿不到的地方。叶医师提供小秘诀,如果宝宝不小心拿到危险物品,可拿另一样东西跟他交换,这时候不必问他交换好不好,直接塞给他,转移他的注意力。

宝宝常咬推车手把或婴儿床横杆,怎么办?

常见口腔期宝宝啃咬婴儿车手把,或者是婴儿床横杆,不仅上头一片湿漉漉,也容易啃咬出细屑一并吞下肚,令爸妈看了担心不已。叶医师建议,可于手把或横杆上装设防撞条,不只能擦拭,同时能防止宝宝牙齿受伤。另外,给宝宝替代品如奶嘴、固齿器,也是很好的方式,当宝宝嘴上有东西,就不太会去咬。至于戒奶嘴的时机落在何时比较好?张弘洋强调,1岁以前宝宝都可以吃奶嘴,1岁半以后可开始慢慢戒,但基本上不要超过3岁。奶嘴吃太久,可能会使牙齿分太开、长不好,进而影响未来的说话能力。如果宝宝有夜奶习惯,也要注意蛀牙问题,3岁前常常躺着吸奶瓶,容易罹患中耳炎,爸妈须格外当心。

宝宝常常乱咬人,该如何是好?

宝宝在口腔期阶段,出现乱咬人的情况,是什么原因呢?张弘洋表示,有时是宣示主权的意味,表示这东西是他的!另一方面,也可能没原因的乱咬,情绪管理出了问题。大人当下可温柔地制止,把宝宝带离现场,并透过绘本、书本分享、沟通咬人行为是不对的。叶医师认为,宝宝年纪小、表达能力不够好,有需求但讲不出来,有可能用咬人表示。她建议,可试着观察宝宝的需求、并说出他的情绪,如:「妈咪知道你在生气,因为玩具掉了,来!妈咪帮你捡捡。」可帮助宝宝改掉爱咬人的习惯。

退出移动版